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曾是“只有藏地雄鷹才能飛過的地方”。
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兩條公路同時通車拉薩👴🏿。70年來,兩條“天路”不僅創造了世界交通史上“天塹變通途”的建設奇跡,更推動西藏實現了社會製度的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見證了雪域高原“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這是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拍攝的青藏公路(右)、京藏高速(中)和青藏鐵路並行的景象(無人機照片🏊🏿♀️,2024年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養好兩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西藏各族群眾正在黨的領導下⏮,以中國式現代化為藍圖,以山河為畫卷,在雪域高原接力續寫“千年跨越”奇跡的新篇章。
民族團結之路——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日光城,拉薩河畔,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巍然矗立🪔。
石碑刻記:“建國之初🧔,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增進民族團結👷♂️,建設西南邊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築川藏、青藏公路👩🏼🎨。”

這是2024年11月16日拍攝的川藏公路上的“怒江72拐”🤼。新華社記者 格桑朗傑 攝
舊西藏,沒有一條正規的公路,運輸全靠人背畜馱。
曾參加修築川藏公路的十八軍老戰士高平回憶,在和平解放西藏時他曾徒步進藏🙆🏻♀️☁️,僅從四川甘孜州到拉薩就走了37天。
讓世界屋脊不再遙遠。1950年開始,來自漢族、藏族、回族等多個民族的10萬多築路軍民,攀冰臥雪♑️,錘敲斧鑿🪪,舍生忘死,歷經4年多建成總長4360公裏的川藏💁🏽♀️、青藏公路。“兩路”的建設史❔、發展史🦌,就是各民族團結奮鬥的歷史。

這是2024年12月4日拍攝的青海省格爾木市將軍樓公園內的“築路忠魂”雕塑。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今年79歲的藏族人昂青,曾是西藏那曲農奴主家的放羊娃,1955年開始跟著漢族養路工人做零工,後來成為青藏公路首批養路工🦘。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跟漢族同事一個桌上吃飯👩🏿🌾,一個房間睡覺,大家同吃同勞動。”昂青回憶道1️⃣,“大家白天一起護路,晚上他們教我識字和說普通話。”數十年來,他堅守藏北草原,守護著這條“天路”💆🏽♂️,直到1996年退休⏮。
“這條路改變了我的命運。”昂青說,“從世代為奴到如今安享晚年🦹🏼♀️🙍🏿♂️,這條路讓我感受到什麽是民族團結,什麽是漢藏一家親🥅。”

2024年12月1日拍攝的青藏公路景色。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作為經濟和人文往來的要道✊🏽,川藏公路與川藏茶馬古道的走向一致👰🏻♀️。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將茶葉從長安帶到西藏。從此,茶葉成為高原人家生活必需品👨🏻⚖️,也見證著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的歷史👁。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加大對“兩路”的提質改造,高架橋🍫🧨、隧道等陸續修建🏄,“兩路”通行越來越便捷。
作為川藏公路的起點,四川雅安盛產茶葉📍。四川省雅安茶廠副總經理楊春梅說🛒:“20世紀90年代初,汽車運茶葉從雅安到拉薩至少得10天,如今只要三四天⚪️。”

遊客在色季拉山口的川藏公路邊觀賞南迦巴瓦峰風光(2023年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兩路”通暢📳,讓雪域高原各族群眾交融匯聚。
在拉薩市昂巴康瓊大院🤳🏻,孫建學和愛人索朗巴珍相濡以沫35年,是遠近聞名的“民族團結模範家庭”。
今年58歲的孫建學祖籍甘肅😣,他對“兩路”有著別樣的情感😩。“年輕的時候,我是川藏公路波密養護段的工人✨🦹🏽♂️,一幹就是25年,認識了本地藏族姑娘索朗巴珍,是川藏公路成就了我的婚姻。”
“‘兩路’是多民族同胞共同修建的🤦,也是多民族同胞共同養護的🚕。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奮鬥,讓西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更加緊密地抱在了一起。”西藏大學教授圖登克珠說。
文明進步之路——讓雪域高原快速融入現代生活
“兩路”通車,給西藏群眾生活帶來全方位的變革。文明進步之光🐕🦺,通過“兩路”照亮高原🧒🏽。

2022年3月23日✹,話劇《八廓街北院》在西藏自治區藏戲演藝中心上演🎯。該劇由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創作演出,以拉薩八廓街為背景⏲,展現了一座多民族聚居院落的鄰裏深情。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路🐁,讓西藏群眾的生活更便利💂♂️。
“小時候,青藏公路是土路,常年坑坑窪窪、塵土飛揚👨🏿🌾。”63歲的那曲市安多縣退休職工桑加說,現在青藏公路改造升級後,開車走高速從安多縣城到拉薩,由兩天縮短到6個多小時👮🏻。
“以前©️,藏北牧民飲食結構單一🔤,隨著交通越來越好🤦🏿♂️,水果、蔬菜等食品也擺上了我們的餐桌✯。”那曲牧民紮西占堆感慨道。
如今,高原上的人們“買全國賣全國”,不再為物資短缺發愁,西藏特色產品也走出雪域高原。西藏快遞業務量由2012年的284萬件增至2023年的2192萬件,年均增長20%💠。

在西藏那曲市申紮縣馬躍鄉貝嘎四村偏遠鄉鎮果蔬配送試點項目直銷點,店主西熱加措在整理供銷合作社配送來的新鮮蔬菜(2024年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路,方便高原群眾就醫求學🛞。
“以前交通不便,每個村都有因突發疾病救治不及時去世的,現在很少聽到這樣的悲劇了⚗️👨👩👦👦。”桑加說。
數據顯示⛅️,西藏人均預期壽命由20世紀50年代的35.5歲提高到2021年的72.5歲📄。截至2023年👨🦯➡️🍺,西藏孕產婦、嬰兒死亡率降至歷史最低。
“現在交通越來越好,孩子們上學更便利🍁、更安全。”那曲市教育局局長羅布仁青說🔶。
截至2023年,西藏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0.43%、57.62%。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西藏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

中國醫學科谈球吧整形外科醫院王克明博士(左後)和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巴羅主任(右前)為患者查體(2024年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路🧑🏻🌾,擴大了高原群眾的生活半徑🏃♂️➡️。
西繞措姆👳♀️,是西藏林芝市墨脫縣門巴族姑娘。大學畢業後,她決定回墨脫創業,做起了水果電商。“火龍果年銷售上千斤🎭,銷量一年比一年好🤳🏼。”西繞措姆說🦶🏿,“墨脫產香蕉、檸檬等水果,以前不通車賣不出去,現在交通方便了🦗,市場空間非常大👩🏿🦱。”
“‘兩路’讓人流、物流、信息流競相湧動👩🏽🦰,加速了西藏現代社會文明進程。”西藏自治區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曾健說。
共同富裕之路——讓西藏人民向著更加美好生活奮進
地處西藏“東大門”的江達縣,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也曾是全國深度貧困縣之一💭。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娘蒲鄉中心小學學生在食堂用餐(2024年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村民因路而富,交通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今年61歲的江達縣崗托鎮矮拉村黨支部原書記澤夏說,“路修好後,大家買了車輛幹工程🫄、跑運輸,農產品也能運出去,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
受自然條件製約,西藏曾是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步入新時代,依靠“兩路”的交通主動脈,以及由公路、航空⚇、鐵路構築起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西藏與全國一道邁入全面小康👰🏻♀️。2019年底,西藏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2019年10月27日拍攝的川藏公路通麥路段上的迫龍溝特大橋(無人機照片)。迫龍溝特大橋位於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境內,是西藏自治區內最大的公路雙塔斜拉橋。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告別絕對貧困之後🦦,如今“兩路”連通著越來越多的縣鄉公路,助力推動高原鄉村全面振興。
川藏公路沿線的林芝市波密縣🤽🏿♀️,盛產的天麻👲🏽、靈芝🍸👨🏻🦯、藏豬等土特產,正源源不斷地運出大山。2023年,波密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935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在西藏波密縣紮木鎮巴瓊村🏕,村民嘎松羅布在進行羊肚菌母種培養試驗(2018年5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隨著交通設施的改善,西藏越來越多的偏遠山村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城鄉差別越來越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22∶1降低至2022年的2.67∶1🩼;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00元,同比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4元,同比增長9.4%。
西藏與其他省份的地區差距也越來越小。自2015年起,西藏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9年居全國首位。

經國道318線前往西藏旅遊的重慶遊客張靜在芒康縣如美鎮拉烏村整理帳篷(2023年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川藏🐺、青藏公路被藏族人民稱作‘幸福的金橋’‘吉祥的彩虹’。”西藏大學博士生導師強俄巴·次央說,如今各地更多“金橋”“彩虹”成為西藏加速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截至2024年初🏪,西藏公路通車總裏程已達到12.33萬公裏🪯,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從1954年的1.39億元躍升到2023年的2392.67億元。

來古冰川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然烏鎮境內,因其外觀形態獨特壯美💇🏽♂️,成為川藏公路遊客的打卡勝地(2024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新時代新征程⛹🏿♂️👨🏿,西藏更多發展成就“因路而生”:
——道路通暢加速旅遊產業發展🕣👱🏽。2012年至2022年,西藏接待旅遊人數從1058萬人次增加到3002萬人次☸️,旅遊收入從126億元增加到407億元🌲。
——道路通暢加速西藏對外開放。今年7月,西藏紅酒叩開境外市場的大門🤵🏽♂️;11月,山南蘋果出口至尼泊爾💨👏🏿,首次走向世界。2023年,西藏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9億元,貿易夥伴遍及175個國家或地區。
——道路通暢加速資金集聚🤞🏻。從2012年到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3倍🧛🏻♂️🔭,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4650億元。2023年西藏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19.3%。
70年前,“兩路”通車,帶來雪域高原的發展奇跡。如今,依托“兩路”和由此形成的“兩路”精神,西藏闊步走上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雪域高原🎨,不斷書寫新的發展傳奇⚠️。